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经济] | 宋 军#陆 旸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3-02-07 | 浏览:423
摘要: 本文首先对2007年到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报表进行重整,从资产中剥离出金融资产,从收益中剥离出金融收益。对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公司所持有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和公司的经营收益率之间出现U形关系,即高业绩和低业绩的公司都趋向于持有更多金融资产;高业绩公司主要表现为富余效应,低业绩公司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U形关系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上不明显,而在理财信托类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上非常明显;高业绩公司中的中大型公司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富余效应。本文为我国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
[经济] | 刘贯春#张 军#刘媛媛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3-02-07 | 浏览:284
摘要: 本文利用 2007-2016 年中国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期数 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宏观经济环境的 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金融资产持有份额上升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而金融渠道 获利增加显著推升了企业杠杆率,且上述效应主要体现于短期负债。同时,在经济 增长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被弱化。本文结论表明,金融 资产持有份额扮演着“蓄水池”动机,但金融渠道获利刻画的“金融化”特征反而会 加剧企业杠杆率。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进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企业 对金融渠道获利的过度依赖,企业对高杠杆的路径依赖将不利于宏观层面的去杠杆。
[经济] | 陈诗一#张建鹏#刘朝良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3-02-07 | 浏览:158
摘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促进 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 2007 年起排污费提高的政策冲击和 2004 - 2013 年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文使用倍差法考察排污费提高的污染减排效果以及融资约束对政策 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费提高后,污染排放水平显著下降,但产出也受到较大冲击; 企业减排 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主要通过降低污染强度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而中小型企业则主 要采取降低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 进一步基于环境投融资角度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分析 揭示,融资约束影响中小企业污染减排,加剧排污费提高对产出的影响。因此,提高绿色金融的环 境投融资供给能力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经济] | 郭俊杰#方 颖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3-02-07 | 浏览:276
摘要: 绿色信贷政策是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实践,然而其政策效 果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中国 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 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投资及融资结构的 影响,以此评估政策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 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机制显著促进企业的环境投资。污染企业会基于长远发展考 虑增加环境投资,试图通过改善环境的行为缓解信贷约束。绿色信贷政策也会 改变污染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显著抑制企业的信贷融资,还会促使企业通过增 加非信贷融资来弥补资金缺口,而这主要体现为股权融资的增加。进一步,本文 发现高污染企业非信贷融资的增加,会对企业的环境投资激励产生抑制作用,从 而形成对企业环境投资的替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经济] | 王永钦#董 雯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2-12-23 | 浏览:435
摘要: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兴起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 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应用量最大的国家,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怎样的 影响,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首次使用中国行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制造业上 市公司微观数据,采用“巴蒂克工具变量”的因果关系识别策略,从企业层面研究了工业 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 1% ,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下降 0. 18% ; 并 且机器人应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存在“就业极化”特征,而机 器人应用对企业的工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从影响机制看,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的 替代效应在高市场集中度的行业、高外部融资依赖度的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进一步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还会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本文 最后讨论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政策应对。
[经济] | 王永钦#李 蔚#戴 芸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2-12-23 | 浏览:201
摘要: 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重点。本文从僵 尸企业的角度探讨中国企业创新的结构性问题。基于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 库的生产数据,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显著降低了正常企业( 即非僵尸企业) 的专利申请和 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僵尸企业占比每提高 1% ,正常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降低 1% ,发 明型专利申请总数降低 0. 5% ,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2. 41% ,并具有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 性。在影响机制方面,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在资源约束紧的非 国有企业、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以及高行业集中度的行业中更为显著,说明僵尸企业 通过加剧资源约束、扭曲信贷配置和损害行业公平竞争等渠道影响正常企业的创新能力。 文章说明,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可以降低信贷扭曲,减少资源错配,从而促进中国以创新驱 动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 | 王永钦#高 鑫#袁志刚#杜巨澜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2022-12-23 | 浏览:376
摘要: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和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促使经济学家们反思资产泡沫与实 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过去几年主流经济学中开始涌现出一些富有洞见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 献。本文通过一条逻辑主线对基于这些文献的进展进行了系统评述。资产泡沫产生于金融 市场的不完全性,它既影响实体经济的效率和增长,也影响实体经济的波动。其中,金融发展 程度( 金融市场的完全性)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金融发展程度会影响到资产泡沫的产生; 而 资产泡沫既可以缓解经济中的扭曲,也可以加剧经济中的扭曲,使得经济增长偏离黄金律。 制度质量则会强化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金融发展程度与制度质量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还 会影响到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向和结构,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本 文中所综述的理论洞见对于中国这类金融市场欠发达、正面临金融自由化与结构转型的新 兴市场经济体尤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最后讨论了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中需要 注意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