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技术] | 张金良#苏茂林#李超群#吴向东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268
摘要: 黄河泥沙问题突出,建设淤地坝、防治水土流失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重要措施,但现有淤地坝存在溃决风险高、管护压力大、拦沙不充分等问题。 为了突破淤地坝坝身过流难题、充分发挥淤地坝的生态保护修复效益,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设计运用理念,基于小流域水文计算新方法、淤地坝新坝型结构、黄土固化新材料、设计施工新技术等,构建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 与传统淤地坝的技术经济比较表明,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可以实现防溃决、免管护、多拦沙、降造价的目标,能更好地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技术] | 张金良#盖永岗#李超群#沈 洁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526
摘要: 基于暴雨公式的思想,定义了指数型时段平均洪水流量公式,经公式推导提出洪水递减指数的概念,研究总结了洪水递减指数的分析计算方法,可将其移用至无实测流量资料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并选取窟野河上游的乌兰木伦河流域进行了应用示例。 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为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 | 张金良#鲁 俊#张远生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132
摘要: 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存在一些认识分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需要从战略角度思考和审视该河段开发问题。 通过分析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问题,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在协调黄河水沙、防凌、供水、发电等方面的作用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认为黑山峡河段开发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对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建议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案,促进工程尽快立项建设,依托黑山峡河段开发打造多能互补基地。
[技术] | 张金良#鲁 俊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332
摘要: 黄河上游内蒙古冲积性河道凌汛问题突出, 研究河道冲淤演变与凌情响应机制可为该河段防凌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内蒙古河段凌情、 河道冲淤演变资料, 分析凌情变化表征指标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河道冲淤演变特征指标, 研究河道冲淤演变特征指标与凌情变化表征指标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 河道冲淤演变的特征指标平滩流量与凌情表征指标冰下过流能力、 槽蓄水增量关系密切, 冰下过流能力为平滩流量的 1 / 5 左右, 随着平滩流量减小而减小, 而槽蓄水增量随着平滩流量的减小而增大, 有利内蒙古河段防凌的平滩流量宜不小于2 000 m3/ s, 槽蓄水增量宜不超过 14 亿 m3。 本研究成果可为内蒙古河段冰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技术] | 张金良#张远生#练继建#安催花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368
摘要: 泥沙淤积、河势游荡、涉水工程碍航等是制约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已达到 4 300 m3/s,最小通航流量相应水面宽度达到 120~200 m,水深达到 1.0~2.5 m;未来通过水沙调控体系的完善和联合运用,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下游 4 000 m3/s 左右的中水河槽,具备一定的复航条件。研究提出随着古贤、东庄等水库建成生效和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通过中水河槽和通航河槽的生态疏浚、游荡性河段整治及碍航建筑物生态改造,可打造长约 800 km、航道标准达到整体Ⅳ级局部Ⅲ级的生态航道。建议按照“统筹部署、先易后难、先通后畅、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快推进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
[技术] | 张金良#仝 亮#王 卿#段 沛#尚毅梓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312
摘要: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 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采用新方略及相应的前沿技术治理黄河下游,有望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促进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及其水生态文明建设。
[技术] | 张金良#罗秋实#陈翠霞#安催花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525
摘要: 为优化黄河中下游水库群运行方式, 充分发挥水库群-河道联合调控水沙的优势和潜力, 以黄河中下游水库群和河道为研究对象, 研究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方法, 构建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互馈指标、 互馈模式、 调控原则和调控方式, 研发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模拟模型, 分析黄河中下游现状工程调控效果。结果表明, 未来黄河来沙量 8 亿 ~ 3 亿 t 情景下, 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方法综合兼顾水库和河道减淤, 可延长水库拦沙年限 4 ~ 9 a, 在较长时期内改善进入下游的水沙关系协调度, 下游河道总淤积量较少, 河槽最小平滩流量增大 200 ~ 250 m3/ s。
[技术] | 张金良#景来红#唐梅英#李福生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464
摘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已持续近 70 a,研究的调水范围涉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涪江、白龙江等河流,面积达 115 万 km/2,勘查了从海拔 2 000 m 到 4 400 m 的相关干支流河段,研究的调水方案达数百个,进行了不同供水范围、多种调水规模、多种调水方式的方案比选。 经过多阶段的深入论证,西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和近期工程规划方案被纳入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形成了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随着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的深入,结合新形势和新时代发展要求,西线工程调水方案正逐步得到深化,形成了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
[技术] | 张金良#鲁 俊#韦诗涛#罗秋实#万占伟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2-12-01 | 浏览:469
摘要: 小浪底水库是现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为完善黄河水沙调控机制,需研究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增强对策。 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实践为基础,分析入库水沙条件和库区排沙规律、调水调沙动力不足的特征和原因;研究增强小浪底水库后续动力的要求,包括降低水位冲刷、保持有效库容、协调下游水沙关系等,需要中游水库塑造适宜的洪水过程,实现水沙有效对接、合理搭配;结合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工程现状和规划,提出了增强调水调沙后续动力的措施,认为现状工程在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方面存在较大制约,建设古贤水库是解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的首选措施,可使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得到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