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技术] | 魏思洁#王寿兵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2023-02-28 | 浏览:124
摘要: 生物炭具有致密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特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近几年,生物炭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本文在生物炭相关应用文献的计量分析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2016年-2020年)生物炭的主要制备技术,及生物炭在污染物去除、土壤改良和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技术] | 王虓宇#朱云#沈武玲#张名#蔡玮#赵云蓉#刘畅#卢振攀#张明珠#平玲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435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生物工艺袋存储 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单价原液和三价半成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方法对储存在三个品牌的生物工艺袋中的 sIPV 原液及三价半成品在不同保存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取样,观察样品外观并进行 pH 检测、无菌实验、细菌内毒素、D 抗原含量、2-苯氧乙醇、游离甲醛、蛋白含量、DNA 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异常毒性和大鼠效力实验。结果 三个品牌的生物工艺袋中单价原液在 2 ~ 8 ℃ 下保存 15 个月内,D 抗原回收率与当前储存条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三价半成品在(37 ± 2)℃、相对湿度(75 ± 5)% 加速至 14 天,(25 ± 2)℃、相对湿度(60 ± 5)% 保存至 6 个月和 2 ~ 8 ℃ 保存至 24 个月各项检测结果都在质量标准范围内,不同品牌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 版)相关要求。结论sIPV 单价原液和半成品阶段使用一次性生物工艺袋,制品的稳定性与使用传统的玻璃或不锈钢容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检测结果均符合企业标准,在生产中可以考虑使用。
[技术] | 魏嘉#蔡勤安#李源#尚丽霞#卜显锋#于志晶#马瑞 |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2023-02-28 | 浏览:103
摘要: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阻碍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文从离子毒害、渗透胁迫、活性氧胁迫和高 pH 胁迫 4 个方面综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为了应对盐碱胁迫,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调控机制以缓解胁迫危害。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离子的吸收转运调节、活性氧清除机制和外源物质调节方面梳理了植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 从植物盐碱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耐盐碱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概述了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对利用多组学分析更全面进行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做出展望。
[技术] | 章 真#刘晓军#陈 夏#姚丽萍#张荣庆 | 《1.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2.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457
摘要: 碳中和是指 CO2“零排放”,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碳汇等途径,抵消各类活动 所产生的 CO2 的排放。微藻是含有叶绿素 a 的原生生物,可以利用太阳能通过浓缩机制( CCM) 进行光合作用高效固定 CO2、通过异养同化作用转化固定有机碳。微藻生物质可转化为生物燃 料、生物材料及生物肥料等,实现对传统化石燃料、塑料及化肥等的替代。生物技术应用涵盖了 从上游的藻种选育、生长代谢过程的多组学调控、培养条件及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到下游的 采收提取纯化及应用等微藻的全生命周期。以碳的收支为主线综述了微藻生物技术在碳中和领 域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其价值、意义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针对关键节点改善碳 足迹,以实现微藻在碳中和领域更多应用。
[技术] | 吴雪芬#卫晓红#武玉卓#夏桂阳#夏欢#王玲燕#商洪才#林生 |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468
摘要: 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是中药活性成分发挥疗效的生物学基础。 确定中药活性成分 的靶点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中药分子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蛋白质是最主要的一类药物 靶点,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确定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的主要手段。 目前,检测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的技术主要包括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生物膜干涉技术、分子对接技术、蛋白组芯片技术、分子靶点 “钩钓”技术、定点突变技术及靶蛋白共结晶技术等。 该综述对近十年生物靶点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寻找中药活性成分靶 点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阐明中药药理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技术] | 王 晨#陶 孟#李爱民#施 鹏#杨江华#王志浩#张效伟 | 《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196
摘要: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其生物多样性受城市化进程影响面临严重威胁,而物种资源调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环 境 DNA 宏条形码技术较形态学监测是一种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的新型监测技术。为探究秦淮河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 生物多样性,于 2019 年 7 月,采用环境 DNA 宏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秦淮河上下游间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其 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秦淮河共监测到浮游动物 13 属 22 种 407 个操作分类单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 ,浮 游植物 85 属 60 种 4445 个 OTUs,底栖动物 16 属 17 种 212 个 OTUs,鱼类 53 属 44 种 1663 个 OTUs。其中浮游动物以游泳轮虫 目( Ploima) 和双甲目( Diplostraca) 为主,共占浮游动物 63.37%,浮游植物以隐藻门( Cryptomonas) 和褐藻门( Ochrophyta) 为主,共 占浮游植物 88.11%,底栖动物中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占比最高,达 91.67%,鱼类中鲤形目( Cypriniformes) 占比最高,达 69.99%。与秦淮河历史形态学监测数据相比,环境 DNA 宏条形码技术在物种丰度鉴定方面显著高于传统形态学鉴定的物种丰 度。通过主坐标分析和 PERMANOVA 检验,发现秦淮河下游、上游南支和上游北支间有极显著差异( P<0.001) 。其中浮游动 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受分组影响更大,分组对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下游 α 多样性较上游更为贫乏,上游南支( 南京) α 多 样性较上游北支( 句容) 更丰富。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较低营养 级的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氮、总有机碳、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 氧。鱼类的影响因子为溶解氧、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研究通过对秦淮河生物多样性的调研,可为秦淮河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技术] | 周杨#邓名荣#杜娟#宋仲戬#吴清平#朱红惠 | 《1.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3.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组学与精准应用重点实验室;4.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228
摘要: 农业微生物产业作为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形成的生物科技产业和高增值农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 环境等,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肥料、饲用微生物产品、微生物 农药、酶制剂微生物产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梳理了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总结了农业微生物 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在研判种质资源、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行业标准等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 布局科研平台专项、建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微生物种业创新、构建法律法规体系等重点举措。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和 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孵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科技企业,以此保障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 发展。
[技术] | 颜朦朦#李慧冬#张文君#陈子雷#郭长英#朱 超#佘永新 |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2023-02-28 | 浏览:260
摘要: 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ment Raman spectroscopy,SERS)标记技术因具有高灵敏 度、可多路复用、强抗光漂白性和较好的分子指纹保真度等特性而备受瞩目,并已成功应用于传感分析及生物成 像领域。本综述主要总结了基于SERS标记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 展,重点介绍了SERS标签的设计与制备及基于不同识别元件传感系统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解决 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SERS标记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及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技术] | 张海欧#孙小梅#王迎国 |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3-02-28 | 浏览:296
摘要: 盐碱地对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和生态安全等均有重要影响。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将其 进行有效利用对于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盐碱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 展提供理论支撑,综述了我国盐碱地土壤治理的探索进展、盐碱地生态化治理修复技术及在盐碱地治理利用 和防控方面的技术难点,对未来在盐碱地生态化治理利用和土壤盐渍化防控方面的关键点进行探讨和展望。
[技术] | 李俊#李芬芬#何彩彩#刘晓晶#武思拓 | 《 1. 陕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2.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114
摘要: 综述了生物处理技术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化工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技术现 状,阐述了近年来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效降解菌技术、基因工程处理技术、生物絮凝处理技术、曝气生 物滤池( BAF) 处理技术、共代谢技术等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