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郭 峰#王靖一#王 芳#孔 涛#张 勋#程志云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2-07 |
浏览:243
摘要:
当前,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实践的同时,依托智能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数字金融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深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具性的基础数据,我们利用中国一家代表性数字金融机构数以亿计的微观数据,编制了一套2011-2018年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约2800个县域的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该指数刻画了中国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区收敛特征,同时也展现了很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
|
|||||
[经济] | 谢绚丽#沈 艳#张皓星#郭 峰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2-07 |
浏览:97
摘要: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 数 省 一 级 数 据 与 用 来
度量地区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研 究 了 数 字 金 融
的发展和推广与企业创业之间的关系。在 考 虑 了 内 生 性 等 因 素 后,
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 且 数 字 金 融
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也均对创业有显著的促
进作用。同时,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本 文 发 现 数 字 金 融 的 发 展 对
于城镇化率较低的省份、注册资本较少的微型企业有更强的鼓励创
业的作用,这体现出了数字金融普惠性的特征。
|
|||||
[经济] | 刘 斌#魏 倩#吕 越#祝坤福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 | 2023-02-07 |
浏览:497
摘要:
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
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等合并数据,系统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
影响。计量结果发现: 首先,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而且
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从服务投入异质性的视角,运输服务
化、金融服务化、分销服务化的价值链提升效应作用明显,而电信服务化的价值链升级效
应并不显著,电信服务化改革需要引起更多重视; 其次,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进一步考
察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产品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 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垂直效应( 产品
质量) 和水平效应( 产品技术复杂度) 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品质。资产专用性越高的行
业,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产品升级影响越大。省际间服务要素投入对企业产品升级具有
重要作用。
|
|||||
[经济] | 李 涛#徐 翔#孙 硕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 | 2023-02-07 |
浏览:495
摘要: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实现了更快的发展。普惠金
融究竟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这种影响是否随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而有所差
异? 本文基于跨国截面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了普惠金融内生性问题的结
果显示: 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
资指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它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
稳健且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到各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本文发现,在初始人均
GDP 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
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
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
|
|||||
[经济] | 陶 玲#朱 迎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2-07 |
浏览:238
摘要:
国际实践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危及金融稳定,更会给宏观经济和社会财富
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输入和我国转轨阶段自身周期性和结构性
问题叠加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构建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度量方法,从而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尚不成熟的方面深入探索。论
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将传导机制归纳为内部传导
和跨境传导,将扩散机制归纳为信贷紧缩机制、流动性紧缩机制和资产价格波动机制。立足
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论文提出了包含 7 个维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综合指数,在采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方法对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判断风
险指标的状态和拐点,并度量和预警综合指数状态转移的信息,由此有效衔接宏观审慎和微
观审慎,构建一个既可以综合分析整体风险,又可以分解进行局部研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
测和度量方法。综合指数模型还引入了指数修正机制以更好地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
发展。
|
|||||
[经济] | 吴卫星#吴 锟#王 琎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2-07 |
浏览:188
摘要:
本文运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2010 年和 2011 年“中国消费金融现
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 绝大多
数居民家庭对贷款产品不了解,金融素养普遍较低; 教育程度与金融素养存在正相关关
系; 男性的金融素养高于女性的金融素养。实证研究还发现: 金融素养高的居民家庭更可
能持有负债和偏好通过正规渠道借贷,但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减少过度负债。本文的
政策含义在于: 首先,应客观认识当前绝大多数中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比较低的现实及其
在微观层面对过度借贷的影响; 其次,开展金融教育应因人而异,因为金融素养在不同年
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最后,任何涉及到居民家庭的金融政策
( 如养老保险的改革、普惠金融的推进等) 都不应忽视金融素养的影响。
|
|||||
[经济] | 王永钦#陈映辉#杜巨澜 |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 | 2023-02-07 |
浏览:269
摘要:
债务市场的违约是近年来各类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
风险近来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体制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债务数据的
不透明性,直接估算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比较困难。本文则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即从交易城投债的金融市场的角度,将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分解成流动性风险价差部分
和违约风险价差部分,利用(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外生的冲击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来进一
步识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没
有在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中得到反映,而中国的整体违约风险则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定
价; 整体违约风险价差在 2012 年后大幅飙升。这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普遍的
软预算约束问题。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全面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参
考; 本文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中央—地方关系复杂、制度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
|||||
[经济] | 李建军#彭俞超#马思超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2023-02-07 |
浏览:128
摘要: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
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
的概念辨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与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
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采用 2009—2016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
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 1 个标准差,东
部地区的人均实际 GDP 增长率平均将提高 5. 1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平均
将下降 10%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
更差、民营经济更多的地区更显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或农
业 GDP 占比更高的地区更强。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要考虑地区的条件
差异而因地施策,从而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
|
|||||
[经济] | 杨子晖#陈里璇#陈雨恬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 2023-02-07 |
浏览:375
摘要:
本文构建“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联网络,对全
球 19 个主要国家( 地区) 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EPU) 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展开
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是风险的主要输出方,而外汇市场则是风险的主要接受者,
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传染效应。分样本研究发现,危机期间风险传染更加明显,且 EPU
在风险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股票市场是风险的源头,对外汇和 EPU 具有较强
的溢出效应。近四年的分析发现,风险传染沿着“股票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外汇
市场”这一途径扩散开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境外金融市场会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产
生显著的风险传染,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则容易遭受外部冲击。此外,美国资本市场会对
全球造成明显的风险冲击,全球 EPU( 尤其美国 EPU) 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
因素。
|
|||||
[经济] | 李建军#韩 珣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 | 2023-02-07 |
浏览:95
摘要:
随着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充当“实质
性信用中介”或“间接参与影子信贷市场”的方式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非金融企业的影子
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有何影响,风险又通过何种机制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
之间进行传导? 本文利用2004—2015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
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增加经营风险,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公司治理较差的
企业中,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当企业通过委托贷款或
者民间借贷方式,作为信用中介向资金需求方融出资金时,借款方的还款风险会降低贷款
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且通过“会计账户机制”传导到贷款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当企业部门通过购买“体制内影子银行体系”发行的各种“类金融产品”间接参与到影子
信贷信用链条中,整个金融体系的波动将通过“系统性风险联动机制”增加企业预期收益
的波动性,从而加剧经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