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傅秋子#黄益平 |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2-07 |
浏览:440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
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 数字金融
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体受影响更
明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教育水平较高、有网购习惯的群体需
求被激发较多,反映出数字金融提升效率、促进消费的多维度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需
求正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
|||||
[经济] | 黎文靖#郑曼妮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 2022-12-23 |
浏览:241
摘要:
本文采用 2001—2010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分析中国产业政
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专利申请显
著增加,但只是非发明专利显著增加,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当公司预期将获得更多
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时,其专利申请、特别是非发明专利申请显著增加,选择性产业政
策的财税手段使企业为“寻扶持”而创新。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上述现象只在国
企组、非高新技术行业组中显著。这说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只激励企业策略性创新,企业为
“寻扶持”而增加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发明专利申请的增加才能
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推动技术进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实质性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
|||||
[经济] | 石大千#丁 海#卫 平#刘建江 |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 2022-12-23 |
浏览:211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 2005—2015 年 197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
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 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
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 本文结论表明:
①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 9%—24%,
基于 PSM-DID 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 在考虑了 2013 年后的环境保护
政策影响之后, 虽然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所减弱, 但其降污效果依然十分显
著。 ②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
创新驱动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通过上述三大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
染。 ③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大型城市的智
慧城市建设减污效应明显,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 ④城
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
以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 且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减污效应的释放中发挥的作用
最大。 本文对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升级城市建设形态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环境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
|
|||||
[经济] | 余泳泽#孙鹏博#宣 烨 |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 2022-12-23 |
浏览:150
摘要:
在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基于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这一外生冲击,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的环境目标约束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采用 DID 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
约束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1) 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后,面临环境
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其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为明显。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
均成立。( 2) 机制分析发现,环境目标约束会使地方政府通过加强环境规制,调整产业政
策和财政支出结构等行为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3) 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动推行环境
考核官员更有积极性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以上结论为中国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
升级的“双赢”提供了现实依据。
|
|||||
[经济] | 余泳泽#张少辉 |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 | 2022-12-23 |
浏览:155
摘要:
本文利用 2004—2013 年 230 个地级市及 1272 家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工具
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DID),在考虑房价蔓延的空间效应基础上,检验了城市房价上涨与
蔓延以及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房价的快速上
涨显著抑制了地区整体和企业个体的技术创新产出;在考虑了房价蔓延的空间效应时,由
于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房价蔓延对周边城市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负面影
响;利用 DID 研究显示,限购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城市房价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
间机制分析表明,城市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投资结构的扭曲,通过对创新资金的“挤占效应”
抑制了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 限购政策的实施并未显著影响房价,而是通过抑制房地产过
度投资缓解了房价上涨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负面影响。
|
|||||
[经济] | 孙鹏博#宣 烨#赵成林 |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 2022-12-23 |
浏览:406
摘要: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要素扭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内在机制,总结出投资扭曲、土地要素错配、财政支出扭曲和需求扭曲四个路径。并采用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以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总量和结构水平为主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式分权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量上,中国式分权显著地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的提升,但在结构上,中国式分权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旧成立。由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减少要素扭曲和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