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技术] | 陈 凡#吕正春#陈红兵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195
摘要: 工业遗产发端于科技成果的进步与更新,确立于遗存价值的社会抉择与需要,其价 值重现则在文明传承接续中得以体认。工业遗产在社会选择和建构基础上,通过提供技术发明、 工业发展及科技文化研究典型素材,展示出其本身所蕴含的人类创造技术成就。深刻理解工业遗 产的生成基础,探索其价值存在,追寻其深层本质,不断提升人们工业遗产意识,强化有效保护和 利用,已成为现实生活中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技术] | 陈凡#吕正春#陈红兵#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279
摘要: 随着工业信息化和城市现代化快速推进,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原有生产模式日渐弃置。一 些工业遗存遭受破坏甚至难以持续,工业遗产保护实践面临诸多困境,由于涉及经济利益与社会因素等 各种关系,需要统筹考量并加以厘清。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 全面和整体理念,积极探索合理模式与路径,在存留相对完整的文明轨迹的同时,促进历史文化真正融 入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 | 陈 凡#程海东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207
摘要: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以自然和自然科学为反思对象的哲学著作,其目的是 要将辩证法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泥沼里拯救出来,以恢复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因而,《自 然辩证法》不仅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也具备坚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由此阐述的 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蕴含了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和辩证科技思想。因此,《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文本,是克服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武器,是指导新时代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人文] | 陈 凡#傅畅梅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385
摘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工程是实现创新的重要载体。工程哲学 是哲学学科综合创新的学科生长点,工程方法论是工程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工程方法作为一个核心的范畴,有必要从工程本体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和 工程价值论四个维度对工程方法的本质、特征与意义进行全面分析,这种分析有助 于对工程方法的理论视域与现实旨归获得更为清晰地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 价值与现实意义。
[技术] | 陈 凡#傅畅梅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128
摘要: 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比较的逻辑前提和基础在于工程与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二者之间的密 切关联。基于工程与技术关系的考察,可以认为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统一性。工 程与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必然导致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存在差异性,工程与技术的密切关联性必然导致工 程方法与技术方法存在统一性。工程与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和密切关联性是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异质性及其 生活世界界面的具体呈现。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比较的研究,无疑会对工程哲学与技术哲学、工程实践 与技术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技术] | 陈 凡#蔡振东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345
摘要: 工匠的技术角色期待需要现有工匠人才提高文化资本、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囿于传统工匠 的社会地位已被固定建构在技术社会化的过程之中,家庭资本缺失、社会区隔及社会阶层固化、群体文化反叛,更是 在社会结构层面阻碍了工匠再技术社会化过程的社会地位提升及社会角色转换。因此,提出了四个应对路径以改变 上述状况。
[技术] | 陈 凡#吕正春,陈红兵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492
摘要: 工业遗产折射着渐趋流变的工业文化,反映出文明嬗变的时代印记。工业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进化, 而价值认识促催工业遗产发轫。随着工业信息化和城市现代化快速推进,加之产业布局不断调整规划,原有模式 日渐弃置,众多工业遗产面临着存废抉择。保护工业遗产关键在于认定其普遍性的价值表征,无论从人文社会、历 史文化研究层面,还是从工艺审美、经济实用抑或教育宣传角度,对人类社会来说,工业遗产本身都蕴孕着重要的 价值功能。探析工业遗产价值向度,对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技术] | 陈 凡#徐 旭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212
摘要: 作为人性基础特征的情感不仅代表了人类对于客体的评价状态和因此而形成的认知 体系,更弥合了伦理逻辑的整体性造就了人类与技术物的属性边界。后人类时代人们所具有的技 术依赖性逐渐改变了情感的原始意义,并从存在论和认识论上消解了对技术的恐惧,为赛博格的诞 生和人工智能的情感设计营造了有利发展环境。然而技术物缺失的反思和伦理逻辑成为当代人 - 技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后人类时代,人们需要启发式恐惧作为应对技术情感修造下的后人类认 知的必要手段。
[技术] | 陈 凡#贾璐萌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304
摘要: 技术控制的科林格里奇困境呈现出了权力、知识、时间三个维度,通过分析发现,科林格里奇困境暗含的前 提是技术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对此,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视角为打破科林格里奇的二元对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 过 分 析 技术控制呈现出的价值意蕴与建构特征发现,科林格里奇困境需要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引入伦理因素予以解决。根 据 侧 重点及介入程度不同,伦理介入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建构性技术评估与技术道德化设计。在具体的介入情境当中,技 术 伦理学家从审慎的反思者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者参与其中,为协调利益冲突、实现道德物化提供行动框架和理论支撑。
[技术] | 陈 凡#徐 佳 | 《东北大学》 | 2022-12-01 | 浏览:120
摘要: 技术是人类实现目的一种手段,随着技术的生成,文化就被打上技术的烙印。技术文化是基 于技术观的文化视角,分析技术在文化系统中担当的角色,即技术改善人类日常生活的同时,技术文化 也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分析技术文化的三种层次:即技术器物文化、技术制度文化和技术 观念文化,讨论技术文化何以使人为人。在技术世界中人类要以反思性的立场审视技术文化,从而达到“向 善”,达到“学以成人”的目的。
关键词: 技术 文化 技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