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231
摘要: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1)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
关键词: 未来 科技 新趋势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20
摘要: 以大数据作为塑造未来的战略资源为主题,从大数据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引擎作用、大数据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要制高点、科技创新突破为大数据发展打开新空间、大数据深刻改变科技创新的研究范式、大数据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大数据的发展特点和深刻影响;总结了中国大数据国家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成效,强调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及创新发展的理念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深刻变革,提出要加强开放创新、推动开放共享、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强化政府治理等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建议;系统介绍了中科院在大数据方面的工作和未来总体部署。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240
摘要: 本文从化学百年来发现与创造的若干事例介绍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从对学科本身的发展, 对其它学科的促进, 特别是对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贡献出发,提出了化学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化学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时期面对能源、资源、材料、环境等重要挑战问题,化学应该如何创新和发展。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235
摘要: 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其根本特征是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文章提出,在这个背景下应高度重视科学与哲学的联系、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并从科学的起源、发展动力、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塑造等方面论述了哲学对科学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如何建立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提出了 3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43
摘要: 自人类开启可持续发展新文明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表率。 20 年发展历程表明,可持续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创新在以下 4 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1)在保障人口健康、食物安全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满足人类发展的合理需求、提高人类的福祉水平;(2)在海洋和空天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等方面,消除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3)在提升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等竞争能力方面,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巩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4)在形成先进的环境伦理和发展观、构建国家科技 - 文化 - 体制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等方面,助推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进程、增强发展软实力。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26
摘要: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黄河流域最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前瞻性部署了科研基地建设和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转变开发思路,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走盐碱地适应性开发、盐碱地高效精致开发和现代化产业开发的道路,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发展新模式。通过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出“中科院方案”,建立“中科院样板”。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301
摘要: 深入分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就和问题,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中科院将结合落实“四个率先”要求,在率先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等方面,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以及推进重点难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284
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管理体制转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相关领域要明确科技需求,瞄准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276
摘要: 全面介绍了中科院制定《“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系统阐述了《“率先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和基本内容,明确了研究所分类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思路和试点要求,提出了调整优化科研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改革发展举措,并对启动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作了部署。
[科学]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74
摘要: 70年前,党中央作出成立中国科学院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光辉历程,承载起几代中国人科技兴国、强国的期待。这70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科学院也从最初的17个研究机构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个研究机构,从千余人科研人员发展到今天近7万人的创新队伍。中国科学院的70年,是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重要见证,是我国科技事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