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 张平#陶运铮#张治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13
摘要: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目前得到了全球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详细介绍和总结了 5G 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基于虚拟化的 5G 网络架构。从无线传输、无线接入、网络这 3个角度,深入全面地介绍了 5G 潜在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包括大规模多天线、全双工、信道建模与信道编码等,分析了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可研究方向。最后,展望了 5G 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及主要方向。
|
|||||
[科学] | 张平#牛凯#田辉#聂高峰#秦晓琦#戚琦#张娇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364
摘要:
为满足人类更深层次的智能通信需求,6G 将实现从真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延拓。为此提出了 6G 需要解决“人−机−物−灵”的问题,设计了 6G 演进的双世界架构,该架构将支持 6G 中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第四元素——灵。进一步给出和分析了支撑 6G 设计与实现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
|||||
[科学] | 张平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456
摘要:
延续“线”—“面”—“体”的演进趋势,超 5 代移动通信系统(B5G)继续提高通信速率,拓展通信空间,完善通信智慧,演进为泛在融合信息网络。B5G 使用更高的频段作为信号载体,数据速率达到太比特每秒量级。伴随网络性能的增强,B5G 的适用空间拓展至陆海空天。与以往移动通信系统不同,人工智能(AI)成为 B5G 性能提升的强劲引擎。基于 AI 的干扰管理、深度学习智能信号处理以及太赫兹技术成为物理层关键技术。基于极化码的中继、多天线、多址技术是传输层关键技术。基于 AI 的移动网络架构、面向人机物泛在融合的全析网络架构以及认知增强与决策推演的智能定义网络架构等方式的新架构被应用于网络层。
|
|||||
[科学] | 张平#王勇#陶小峰#许晓东#崔琪楣#王强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369
摘要:
面向IMT-Advanced系统高达Gbps的无线传输速率需求,本文针对Gbps无线传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进行了有效研究。本文介绍了所提出的Gbps无线传输技术的空中接口参数、帧协议、无线链路及物理层关键技术,引进了硬件平台与试验验证系统。多项研究成果以标准提案的形式被国际、国内标准组织接纳,并在Gbps试验验证系统上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Gbps无线传输,演示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业务,推动了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发展。
|
|||||
[科学] | 张平#张建华#戚琦#胡铮#聂高峰#牛凯#田辉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89
摘要:
本文从移动通信演进规律和泛在性出发, 研究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 (sixth generation, 6G). 在前期引入代表智慧或意识的 “灵” 的基础上, 提出 6G 信息交换中枢 Ubiquitous-X 网络, 使人 – 机 –物 – 灵的新通信对象全面协作和融合于现有网络, 以构建未来的 6G 网络. 针对 Ubiquitous-X 网络构架面临的信息密度非均匀增长导致的传播非线性、信息维度增加导致的信息空间高维性、承载服务差异化导致的信息处理复杂性 3 大挑战, 借鉴复杂系统耗散理论和信息负熵促进有序的思想, 给出设计与优化 Ubiquitous-X 网络的演进范式和核心技术, 为 6G 研究提供参考.
|
|||||
[科学] | 张平#崔琪楣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481
摘要:
分析当前网络面临的巨大挑战,研究如何有效承载大数据,确保用户服务质量 ( quality of service,QoS) ,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通信. 指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加剧其对人类数字生活的影响,推动未来网络在架构设计与网络优化中的变革和发展. 探讨面向用户行为和业务特征的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无线接入网络虚拟化与业务动态适配理论,保证 QoS 条件下基于能效的网络资源管理及若干开放性问题,为绿色网络通信研究指出方向.
|
|||||
[科学] | 张 平#苗 杰#胡 铮#田 辉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498
摘要:
泛在网络在新时期下强调面向应用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泛在网络的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进行梳理. 本文基于对泛在计算与泛在网络起源、概念与特征的理解,辨析了泛在网络与传感网、物联网之间的关系,提 出 了 泛 在 网络的分层架构与概念模型,分析了泛在网络挑战和关键技术,并提出研究及发展建议.
|
|||||
[科学] | 张平#刘会永#李文璟#周凡钦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408
摘要: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新一轮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是实现智能制造,为此美国、德国等技术强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 4.0”的概念,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战略。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确定了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发展方向。以我国工业智能制造现状和技术优势为依据,以灵活、平滑、成本可控的方式帮助大中小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智能化为目的,提出了“工业智能网”的概念,融合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认知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条件和优势,构建工业智能网,以服务方式向大中小企业提供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让更大范围内的生产企业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实现智能制造。
|
|||||
[科学] | 张平#李世林#刘宜明#秦晓琦#许晓东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402
摘要:
在区块链赋能的移动边缘计算(BMEC)系统中,针对各类新型计算任务并行性需求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计算的 BMEC 系统模型,通过调用异构计算架构中并行计算能力不同的处理器,实现区块链业务与用户业务的高效处理。通过综合考虑异构处理器调度、计算资源分配以及带宽资源分配,将通信及计算资源受限下的系统效用最大化问题建模为混合整数非线性问题。为了快速求解该问题,将所提模型进一步解耦为业务驱动的异构处理器调度问题和资源联合分配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拉格朗日对偶理论的联合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升 BMEC 系统的系统效用。
|
|||||
[科学] | 张 平#李建武#冯志勇#张奇勋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12-01 |
浏览:128
摘要:
认知无线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网络,通过网络环境的学习分析,对网络状态进行规划、决策和响应。认知无线网络使网络从静态工作模式发展到动态自适应工作模式,从单一封闭式网络发展到异构融合网络,是解决网络容量受限,实现频谱高效利用和异构网络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知无线网络的相关研究在国家 973 项目的支持和项目组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远发展,主要讨论认知无线网络架构的理论模型、实现功能以及部署实现,然后分析了支撑架构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多域主动认知方法、自主资源决策管理、无线自主传输机制以及体系结构适变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