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水利工程] | 柴明堂#马 巍#穆彦虎 | 《宁夏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2022-11-03 | 浏览:219
摘要: 作为一种多年冻土区的特殊水文地质现象,冻结层上水(或多年冻土层上水)的分布受局地因 素的控制,且随活动层的季节性冻融而变化,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年冻土环境中的水热平 衡。多年冻土将冻结层上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在暖季冻结层上水侧向和竖向的渗流传热将加 剧多年冻土的退化,也会对上覆工程构筑物的稳定运营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关于冻结层上水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流量计算、渗流模拟、水热耦合等方面。研究发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 多年冻土退化速率加剧,随着冻土厚度变薄和融区出现,冻结层上水的流量及其与地下水的交换量均 发生变化,除了影响局地水文特征外,还与工程病害密切相关,如坡脚积水、路基沉降以及路面裂缝等。 以区域分布特征为出发点,对冻结层上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工程影响有关的渗流 传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今后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这有助于全面理解冻结 层上水在冻土区水文过程中的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参考。
[水利工程] | 赵永红#王航#邓凯#李小凡 |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 2022-11-03 | 浏览:315
摘要: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对库区滑坡灾害的监测和机制研究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利用 TerraSARX的强度图进行相关计算,求解出 2009年 5月 20日至 8月 5日期间三峡树坪滑坡的形变场。该形变场特征和树坪 滑坡体的地形特征吻合甚好,位移大小、方向和三峡大学对滑坡体的野外观测结果基本吻合。以此高精度位移场为外部约 束,结合野外观测资料对滑坡体介质力学性质进行分类并选取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滑坡活动进行动力学计算模拟。 计算过程中对滑坡体的滑动面形状、因降雨引起材料参数变化和三峡水库水位等因素分别反演和调整,得出符合其变形和发 展过程的滑坡动力学特征。发现软弱带的物性参数决定滑坡体总体滑动量,滑坡体的物性参数决定位移分布的峰值位置。 在确定了滑坡动力学特征之后,进一步讨论降雨和库区水位下降对滑坡产生的贡献权重,得出降雨是树坪滑坡的决定因素。
[新能源] | 张亚萍#丁文明#朱海丰#黄承兴#于濂清#王永强#李 哲#徐 飞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理学院》 | 2022-11-03 | 浏览:522
摘要: 通过阳极氧化法在乙二醇电解液中制备 TiO2 纳米管阵列, 以钼酸钠和亚硒酸为原料, 改变原料的浓度配比以及沉积电压, 电化学还原沉积 MoSe2 对 TiO2纳米管阵列进行修饰, 以半导体复合的方式提高 TiO2的光电化学性能。采用 X 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物进行物相、形貌分析, 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材料的线性伏安曲线、交流阻抗。结果表明, MoSe2 与 TiO2 形成了 p-n 异质结, 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以及电荷转移电阻显著降低, 使载流子浓度、光电流密度明显增大。沉积电压为0.5 V, 2 mmol/L H2SeO3 沉积 30 s, 经过 300 ℃热处理的 MoSe2/TiO2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 在 0 V 偏压条件下光响应电流密度为 1.17 mA/cm2, 是空白样品的 3 倍, 电荷转移电阻从 331.6 Ω/cm2 下降到 283.9 Ω/cm2。当热处理温度为 330 ℃时, MoSe2 会发生团聚, 堵塞TiO2 基底, 使得 MoSe2/TiO2 吸光能力减弱, 综合性能变差。
[新能源] | 石玉芳#孙金鱼#王明进#赵明跟 | 《忻州师范学院 化学系》 | 2022-11-03 | 浏览:136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查尔酮衍生物1-(2,5-二甲氧基苯基)-3-(芘-1-基)丙烯酮(a)和1-(3,4二甲氧基苯基)-3-(花-1-基)丙烯酮(b) ,其结构经IR, 'H NMR, "c NMR, LC-MS等表征。测定了化合物的紫外(UV-Vis)和荧光( FL)谱图,并对a和b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热特性研究。在B3LYP/6-311 +G(d,p)理论水平上对化合物a和b进行了结构优化。前线轨道分析表明:a和b分子的能隙分别为3.24 eV和3. 08 eV,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飞秒Z-扫描结果显示:a和b在515 nm和532 nm处表现出反饱和吸收与超快光学响应。热性能、理论计算和非线性吸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化合物a 和b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新能源] | 傅开彬#王维清#赵涛涛#龙美樵#侯普尧#杜明霞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2-11-03 | 浏览:400
摘要: 为了查明缅甸实皆省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金物相、单体解离度和矿石结构构造。结果表明:①原矿金品位为5.13×10−6,为主要有价元素。②矿石具自形晶粒结构,块状、斑杂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物组成简单。其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少量黄铜矿、磁铁矿和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绿泥石和白云母。③矿石中金易单体解离,重矿物中金分布率为3.94%,以单体金形式存在,金成色较好(大于93%),呈角粒状、块状、片状和圆片状;非重矿物中大部分金也已单体解离,游离金分布率为 92.68%,包裹金分布率为 3.38%。④细粒级矿石中金的单体解离度也比较高,−0.074 mm 粒级中单体金含量为98.72%,连生体金含量为1.28%,各粒级中金的富集现象不明显。因此,重选—全泥氰化、浮选和重选—浮选等工艺均能有效回收矿石中金。
[新能源] | 傅开彬#钟秋红#毛羽#王磊#滕德亮#赵涛涛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2-11-03 | 浏览:475
摘要: 针对碳酸盐、砷和铜含量高的“三高”金矿选矿回收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原矿焙烧脱碳除砷—NH4Cl“闪速”浸钙—(NH4)2SO4浸镁铜—非氰浸剂药剂(swust-1)浸金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有价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50 ℃、焙烧时间为2 h、矿浆浓度30%、-0.074 mm粒级含量为70%、NH4Cl浓度为3.0 mol/L 和浸出时间为 10 min 时,矿石中 Ca2+、Mg2+和 Cu2+浸出率分别为 82.88%、20.12% 和 16.75%;在(NH4)2SO4浓度为2.5 mol/L、矿浆浓度为30%和浸出温度为50 ℃的条件下,经过“两段”浸出,Mg2+和Cu2+浸出效果较好。经过“焙烧—浸钙镁铜”后,金的浸出率也大大提高。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处理后,钙、镁、铜和金的总浸出率分别可达96.18%、95.16%、80.51%和78.86%,提高了高碱性含铜金矿中有价元素浸出率和综合经济价值。
[新能源] | 顾超#王善民#赵予生 |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 | 2022-11-03 | 浏览:331
摘要: 基于高温高压同步辐射 X射线衍射和飞行时间中子衍射实验,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衍射研究纳米材料本征力学性能的方法.实验通过高压压缩实验对纳米晶和微米晶 Ni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二者在不同压力下的晶胞体积数据表明,纳米晶 Ni具有明显的弹性软化现象,体弹模量比微米晶 Ni减小约10%.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 Ni的整体抗压缩性减小是由于该材料纳米晶壳层呈现为张应力状态,具有较低的抗压缩性,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基于该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衍射峰的宽化和偏移,我们可以获得晶粒之间的高应力聚集区所产生的“微观/局部”屈服,以及整个样品在应力下所产生的“宏观/整体”屈服.我们的应变/应力图形分析方法还可以研究材料的屈服强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晶粒破碎/长大、加工硬化/软化,以及多晶体中的固有残余/表面应变.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岩石矿物的高温高压流变强度的定量测定,为研究岩石圈以及地幔物质的蠕变对流提供了高科技的研究手段。
[机械、仪表工业] | 刘仲武#何家毅 |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2-11-03 | 浏览:342
摘要: 钕铁硼永磁在新能源、信息通讯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风电系统发电机等对钕铁硼磁体的高温性能和矫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稀土Tb和Dy可以显著提高钕铁硼磁体的各向异性场,但降低了剩磁,增加了成本。21世纪初出现的晶界扩散技术是稀土永磁制造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它通过将重稀土元素或稀土合金以晶界扩散的方式渗透入磁体,在有效提高磁体矫顽力的同时,大幅降低重稀土含量,提高性价比。晶界扩散技术发展至今,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已实现工业化,但在技术和理论层面上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进展和作者团队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晶界扩散工艺目前亟需解 决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对厚磁体的晶界扩散技术、晶界扩散中各向异性行为的利用、低成本扩散剂的选择、晶界扩散与现存工艺的结合、晶界扩散对其他服役性能的影响以及晶界扩散的相关理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晶界扩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机械、仪表工业] | 陈华斌#陈善本 |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2-11-03 | 浏览:521
摘要: 针对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设备无法满足复杂焊接场景下的自感知、智能决策以及工艺鲁棒控制等难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经验焊工的观察、知识与行为,实现对焊接制造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感知、知识判断与智能化控制等行为功能,提出了智能化机器人焊接关键技术、焊接柔性制造系统的智能建模及其协调控制策略等,形成了焊接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的技术构成和理论架构,同时为解决其他材料成形工艺复杂过程的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实现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途径。
[机械、仪表工业] | 周永章#陈烁#张旗#肖凡#王树功#刘艳鹏#焦守涛 |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 2022-11-03 | 浏览:316
摘要: 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的核心应用技术包括高维数据降维、图像数据处理、无限数据流挖掘、机器学习、关联规则算法与推荐系统算法等。人工智能地质学,包括大数据智能矿床成因模型与找矿模型的构建,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方向。高维数据降维旨在从初始高维特征集合中选出低维特征集合,有效地消除无关和冗余特征,增强学习结果的易理解性。哈希 算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是较常用的数学降维工具。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深度学习的训练模型往往需要海量数据作为支撑,因此迁移学习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图像模式识别是大数据挖掘的重要技术。网络中的社区结构识别对理解整个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有重 要价值,可帮助分析、预测网络各元素间的交互关系。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大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方向,对具有多元、异构、时空性、非线性、多尺度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展示要求有特别的价值。引入 VR技术进行矿产地质大数据的可视化,可实现大数据时代矿产勘查数据的新认知。无限数据流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监测中大量存在,甚至可以持续自动产生。对数据流数据的计算包括对点查询、范围查询、内积查询、分位数计算、频繁项计算等。关联规则和推荐系统算法是大数据挖掘中的重要算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贝叶斯原理在大数据时代有独特的价值,贝叶斯网络是成因建模的一个革命性工具。智能地质学研究刚刚起步,构建大数据智能矿床成因模型与找矿模型是智能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矿床模型研究方式的变革,将出现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环境下全球各地的矿床研究团队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