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检索“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技术] | 周杨#邓名荣#杜娟#宋仲戬#吴清平#朱红惠 | 《1.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3.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组学与精准应用重点实验室;4.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225
摘要: 农业微生物产业作为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形成的生物科技产业和高增值农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 环境等,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肥料、饲用微生物产品、微生物 农药、酶制剂微生物产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梳理了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总结了农业微生物 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在研判种质资源、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行业标准等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 布局科研平台专项、建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微生物种业创新、构建法律法规体系等重点举措。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和 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孵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科技企业,以此保障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 发展。
[技术] | 刘文先 |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 2023-02-28 | 浏览:108
摘要: 生物医药作为一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 业,被认为是 21 世纪极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产业,在拉动 国家经济增长、支撑科技进步、参与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很多国家都将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产业,摆在突出 和优先发展的位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包括生物医药在内 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快壮大生物 技术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而生物 医药产业拥有 60% 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是生物技术产业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产业之一[1]。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 产业厚积薄发,实现了历史最好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和新的发展业态。基于这种新业态,以及这种新业态内蕴的 创新生态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提升,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行 SWOT 分析,可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产业的发展提 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技术] | 党星#郅斌伟#曹克浩#刘婷婷#陈飚#丁远杰 | 《1.国家知识产权局;2.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3.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410
摘要: 通过研究转基因玉米育种技术的专利文献,可分析各国转基因玉米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发领域的分 布、跨国种业集团的产业布局。利用MS Excel和Innography等分析软件,采用图表分析方法对世界转基因玉米生物育种 的专利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是转基因玉米生物育种的主要研发国家之一,其中基因编辑技术 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创新主体仍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主,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动力,需要加大对转基因技术产业的扶 植力度和知识产权服务。研究结果旨在为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跟踪竞争对手的研究进展、分析跨国种业集团的产业布 局、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提供参考建议。
[技术] | 王纯#袁子茜#原艺杭#李昕钰#于本心#刘鹰 | 《1.北京工商大学 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2.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海洋大学);3.浙江大学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35
摘要: 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 产业的迅猛发展在繁荣社会经济的同时, 也带来了不容忽视 的水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 海水养殖尾水具有盐度高、 污染物成分复杂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 处理 难度较大, 技术要求较高, 其中, 海水养殖尾水生物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 可有效助力碳减排的环 境友好型处理技术。 本文综述了贝类净化、 微生物净化、 生物共生修复和尾水综合处理等原位生物修复技 术, 以及生态浮岛、 生态沟渠、 人工湿地和生态净化塘等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结合中国海水养 殖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提出了以废水高效深度处理与资源化、 能源化再生利用为核心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 与碳减排策略, 即未来应以海水养殖尾水水质分析与水征评价为基础, 开发海水养殖尾水的高效一体化处 理装备, 通过推进绿色海水养殖耦合高效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以减少养殖过程的碳排放, 同时构建完善的海 洋碳汇评估标准体系, 筛选得到增大海洋碳汇最佳养殖产品种类, 将尾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碳增汇与碳减 排有机结合的发展提议, 以期为推进海水养殖产业发展、 助力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技术] | 王圣#杨鹤#闫瑞#伏朝林#赵杰#陶志平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23-02-28 | 浏览:179
摘要: 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全世界 的关注。生物航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传统航空燃料替代品。本文概述了制备生物航煤的代表性 工艺技术路线、发展现状以及生物航煤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生物 航煤制备工艺得到美国材料实验协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认证。其 中,酯和脂肪酸加氢是目前最为成熟、可以实现完全商业化的路径。考虑到技术经济性和成熟度, 短期内,费托合成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技术] | 谭天伟#陈必强#张会丽#崔子恒 |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75
摘要: 首先分别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我国化工制造模式变革、实现“碳中和”、实现农业工 业化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生物制造的涵义与意义;其次,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战略需求进行了分析, 文章指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物发酵、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形成 了一定基础,但是核心层仍然存在短板,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储备不足、核心装备研发落后、市场化 程度低、竞争力不足;最后,文章对未来生物制造发展的重点方向与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推进原料体 系多元化战略、建立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体系。文章指出加快从基因组到工业合成技术、装备突破,支撑生物基化 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大产品的绿色生产,以生物制造推动“农业工业化、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 化”,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财富绿色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技术] | 包海军 | 《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506
摘要: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是 CH4 和 CO2。沼气提纯是利用特定的分离技术,将 CO2 从沼气中分离出 去,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生物天然气。生物天然气可以作为石化天然气的替代燃料,是一种可持续有价值的能量来 源。文章介绍了沼气提纯的基本概念,综述了主流的沼气提纯工艺的技术特点,比较了提纯方法的技术参数和优 劣势,并分析了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前景。
[经济] | 宋 华#卢 强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2023-02-07 | 浏览:127
摘要: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日常运营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作为 一种创新型融资手段, 基于供应链网络的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的 有效方式。 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 管理活动为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条件。 本研究以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为 例,对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分析,并构建了虚拟产业集 群中供应链金融创新路径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研究发现:虚拟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存在依存 关系, 通过虚拟供应链搭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虚拟产业集群中所有企业间的业 务闭合,优化交易流程模式,并且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强化供应链网络关系的同 时, 虚拟供应链网络有效降低了产业互联网平台中资金提供方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 这一方面促进了虚拟产业集群中产业企业多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另一方 面实现了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循环迭代,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本文基于虚拟产业集群识 别出多种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形态,有助于完善与拓展供应链金融理论,对于引导基于虚 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有效开展具有有益启发。
[医学] | 成小兰#王倩#袁飞飞#崔晓英#张文娟#曹鹏 |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2022-12-23 | 浏览:397
摘要: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控 制不稳定、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等瓶颈问题,中药复方屡遭质疑,难以获得国际认可,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如何科学有 效开展中药复方基础研究,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成了中医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转化医学浪潮的兴起为中医药 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该文简述了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和开发面临的困境,转化医学视角下开展复方研究的现状以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凝练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经济] | 余泳泽#孙鹏博#宣 烨 |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 2022-12-23 | 浏览:145
摘要: 在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基于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这一外生冲击,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的环境目标约束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采用 DID 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 约束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1) 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后,面临环境 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其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为明显。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 均成立。( 2) 机制分析发现,环境目标约束会使地方政府通过加强环境规制,调整产业政 策和财政支出结构等行为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3) 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动推行环境 考核官员更有积极性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以上结论为中国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 升级的“双赢”提供了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