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检索“有机污染”
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技术] | 吴 飞#任 伟#程 成#王 艳#林 恒#张 晖 |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2023-02-28 | 浏览:164
摘要: 碳基材料催化剂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同时可避免金属催化剂的重金属沥出造成的二次污染问 题,常被应用于高级氧化领域。其中,以废弃生物质为原材料热解产生的生物炭,不仅具有催化潜力,还具有 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活化过氧化氢、过一硫酸氢盐和过二硫酸盐等过氧化物降解水中有机 污染物。本文介绍了生物炭的前体种类和制备方法、阐述了二者对生物炭活化能力的影响,总结了生物炭活 化过氧化物的机理,分析了水质对降解污染物的影响,综述了生物炭的改性、循环使用及再生,指出了这一技 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技术] | 刘国强#顾轩竹#胡哲伟#徐 建 | 《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66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有机污染物及其衍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业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 物修复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农业土 壤有机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及外源强化生物修复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是生物修复中的主要参与者, 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并能通过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结合的几种外源生物强化方法提高被有机污染 农业土壤的修复效率,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种类、浓度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条件制约。通过基因工程技 术鉴定新的污染物降解基因或开发高效工程菌株是提升生物修复技术实用性的重要方向。
[技术] | 吴敏#施柯廷#陈全#梁妮#潘波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349
摘要: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 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 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 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 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 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 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 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 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 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技术] | 刘五星#侯金玉#王贝贝 |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23-02-28 | 浏览:303
摘要: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场地土壤有机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染。为了推进生物修复技术在化工场地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描述了我国煤化工企业分布与 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特征,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的角度介绍了煤化工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 术,分析了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现存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可能的解 决思路。
[技术] | 王 朋#陈文英#蒲生彦 | 《1.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72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活动导致的地下水质量下降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 影响人类生存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原位生物修复一直是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已受到了广泛关 注。围绕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修复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综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了影响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因素,重点讨论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与地下水循环井 (GCW)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并对 GCW 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地下水有机 污染原位修复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技术] | 高大文#赵 欢#李 莹#唐 腾#白雨虹#向 韬#李钰琪 | 《1.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中心;2.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404
摘要: 中国大中城市化工企业的大规模搬迁,致使大量工业污染场地遗留在城市周边。研发高效 和成本低廉的修复技术,对于实现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 物化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指出生物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重要性,并从土壤环境和微生 物两方面,分别总结了当前有机污染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并在高效、持久、稳定的菌剂和酶制剂,以 及具有协同效应的生物修复助剂与微生物菌剂配合使用等方面,对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研发 提出建议。
[技术] | 赵一山#朱天白#单广波#杨丽#徐佰青 |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2.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运行服务中心》 | 2023-02-28 | 浏览:478
摘要: 随着石油需求的增加,石油烃污染现象日趋严峻,石化类场地修复工作已经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 问题。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有效期长、经 济高效等优点,在场地修复方面应用广泛。系统综述了生物修复的技术方法、应用现状和限制因素等方面的研 究内容,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石油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强化土著生物降解能力、 加强生物间协同作用、解析石油烃生物降解机理、寻找限速关键步骤、提高降解速率,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生物] | 吴 佩#高科技#刘 涛#王亚芬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4;》 | 2022-11-03 | 浏览:426
摘要: 研究以四溴联苯醚(BDE-47)为目标污染物, 构建了两套深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IVCW, 总基 质层高=180 cm)。在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3d)和水力负荷(0.3 m/d)条件下, 分析测定其对BDE-47(进水浓 度=25 μg/L)的分段去除率, 并探讨PBDEs加入对IVCW系统常规净化效果与基质微生物的影响。批实验结果 表明, 运行3个月后, IVCW对模拟污水中BDE-47去除率达到99.9%。与对照组相比, BDE-47处理组对氨氮的 去除率由72.3%提高至82.9%, 但对硝态氮的去除率显著下降, 由53.0%降至28.1%, 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由 88.1%降至82.3%。IVCW各单元基质中BDE-47的残留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递减, 在距离入流最近的下行流上 层单元中BDE-47含量最高(约0.01 μg/g); 但BDE-47的加入导致基质微生物脱氢酶活性明显降低。微生物特 征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 实验组与对照组下行流单元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明显, 分别以具有耐受型较强的微 生物如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和快速生长的好氧型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探究IVCW对BDE-47的去除潜力及迁移 转化规律, 为生态工程系统应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