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王 晨#陶 孟#李爱民#施 鹏#杨江华#王志浩#张效伟 |
《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192
摘要: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其生物多样性受城市化进程影响面临严重威胁,而物种资源调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环
境 DNA 宏条形码技术较形态学监测是一种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的新型监测技术。为探究秦淮河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
生物多样性,于 2019 年 7 月,采用环境 DNA 宏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秦淮河上下游间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其
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秦淮河共监测到浮游动物 13 属 22 种 407 个操作分类单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 ,浮
游植物 85 属 60 种 4445 个 OTUs,底栖动物 16 属 17 种 212 个 OTUs,鱼类 53 属 44 种 1663 个 OTUs。其中浮游动物以游泳轮虫
目( Ploima) 和双甲目( Diplostraca) 为主,共占浮游动物 63.37%,浮游植物以隐藻门( Cryptomonas) 和褐藻门( Ochrophyta) 为主,共
占浮游植物 88.11%,底栖动物中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占比最高,达 91.67%,鱼类中鲤形目( Cypriniformes) 占比最高,达
69.99%。与秦淮河历史形态学监测数据相比,环境 DNA 宏条形码技术在物种丰度鉴定方面显著高于传统形态学鉴定的物种丰
度。通过主坐标分析和 PERMANOVA 检验,发现秦淮河下游、上游南支和上游北支间有极显著差异( P<0.001) 。其中浮游动
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受分组影响更大,分组对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下游 α 多样性较上游更为贫乏,上游南支( 南京) α 多
样性较上游北支( 句容) 更丰富。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较低营养
级的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氮、总有机碳、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
氧。鱼类的影响因子为溶解氧、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研究通过对秦淮河生物多样性的调研,可为秦淮河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
|||||
[其他] | 朱振龙#李芳柏#刘凯#高宝林#方利平 |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2-11-03 |
浏览:396
摘要:
通过高温厌氧碳热还原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生物质铁炭基功能材料,并详细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的热解温度、pH 和干扰离子等环境因子对镉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铁炭基功能材料对镉的固定机制。结果表明,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在 800 ℃ 材料中形成了纳米零价铁和碳化铁,制备出了具有磁性的铁炭基功能材料 (MCFe-800),有利于材料的磁性回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MCFe-800 对水体镉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热解温度,最大吸附容量归一化到铁为 463.84 mg·g−1。在偏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对镉的去除。MCFe-800 对镉的固定机制主要为静电吸附、共沉淀和表面络合。此外,经过 4 次循环实验后, MCFe-800 对实际水体中镉的去除率仍 为 75.0%。滤柱实验结果表明,当镉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μg·L−1 和 2 000 μg·L−1 时,有效处理量分别为 400 BV 和 270 BV。因此,新型多孔生物质铁炭基功能材料在水体镉污染修复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
|||||
[水利工程] | 文双雅#高倩文#高志强#卢俊玮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2022-11-03 |
浏览:132
摘要:
为深入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规律以及碳循环的机理和过程,本研究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湘中地
区稻油两熟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全年的通量观测,分析了碳通量及其各组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探
讨了水稻、油菜生长季内碳通量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稻油两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日尺度变
化特征总体呈“U”型单峰曲线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双谷“W”曲线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碳吸收期,
净碳交换吸收峰值水稻普遍高于油菜,总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呼吸的累积速率水稻高于油菜,稻油两熟农田
生态系统全年的净碳交换累积总量为 -206.26 g/m2
,总初级生产力累积总量为 1 173.9 g/m2
,生态系统总呼吸累
积总量为 967.64 g/m2
,生态系统的碳利用效率为 17.6%,总体表现为碳吸收旺盛,水稻和油菜生长季内碳通量
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同,白天的净碳交换与光合有效辐射呈负相关,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呈
指数曲线变化,油菜的温度敏感性要高于水稻。本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
|||||
[轻工业、手工业及生活服务业] | 唐 盟#周 进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2022-11-03 |
浏览:245
摘要:
利用东海近海典型网箱养殖海湾三沙湾 9 个航次数据, 基于群落结构时空差异, 阐释网箱
养殖活动对多毛纲(Polychaeta)动物群落的影响。就群落组成而言, 网箱养殖和非网箱养殖水域多毛
纲物种组成存在差异, 丝鳃虫科(Cirratulidae)和多鳞虫科(Polynoidae)分别是两种水域最占优势的类
群 , 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优势物种的丰度及丰度比值略高于非网箱养殖区
(104.06ind./m2
>48.29ind./m2
, 57.59%>46.96%)。双因素方差分析(采样时间和养殖方式)结果表明, 两
种因素对物种数(S)、丰度(N)、生物量(B)、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等典型群落参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考虑两种因素独立效应时, 群
落参数均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 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双因素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two-way ANOSIM analysis)表明群落结构无显著空间差异 (P>0.05), 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
(P<0.01)。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 pH、水深和溶解氧是影响三沙
湾多毛纲动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结论显示, 三沙湾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
构已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表现在群落组成方面, 群落结构和部分典型底栖环境因子具较强相关性。
|
|||||
[轻工业、手工业及生活服务业] | 李卢国#骆云慧#徐善良 |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 2022-11-03 |
浏览:384
摘要:
为探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循环率对水质因子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以黑鲷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 4 次/天(低循环率)、8 次/天(中循环率)、12 次/天(高循
环率)三个流量下, 养殖桶和生物过滤桶两部分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
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黑鲷循环水养殖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流量
的升高可增加系统的细菌多样性, 且高循环率过滤桶中具有净化水质降低营养盐功能的有益菌属更
为多样化及丰度更高, 同时, 其系统去氨氮和总氮效果更好, 去除率分别是 49.5%和 22.3%, 氨氮去
除率是低循环率组的 2.9 倍和中循环率的 3.6 倍, 总氮去除率是低循环率组的 8.2 倍和中循环率组的
20.5 倍。PCoA 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各实验组养殖桶与生物过滤桶中细菌群落组成有着明显的
差异, 中、高循环率组过滤桶菌落结构与低循环率的有明显的差异。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相关
性分析结果表明, 总磷、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和总氮等指标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相对较大, 但未发
现两者间有很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黑鲷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循环水养殖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循环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