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刘国强#顾轩竹#胡哲伟#徐 建 |
《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66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有机污染物及其衍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业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
物修复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农业土
壤有机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及外源强化生物修复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是生物修复中的主要参与者,
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并能通过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结合的几种外源生物强化方法提高被有机污染
农业土壤的修复效率,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种类、浓度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条件制约。通过基因工程技
术鉴定新的污染物降解基因或开发高效工程菌株是提升生物修复技术实用性的重要方向。
|
|||||
[技术] | 吴敏#施柯廷#陈全#梁妮#潘波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349
摘要: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
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
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
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
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 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
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
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
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
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
[技术] | 王纯#袁子茜#原艺杭#李昕钰#于本心#刘鹰 |
《1.北京工商大学 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2.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海洋大学);3.浙江大学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41
摘要:
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 产业的迅猛发展在繁荣社会经济的同时, 也带来了不容忽视
的水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 海水养殖尾水具有盐度高、 污染物成分复杂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 处理
难度较大, 技术要求较高, 其中, 海水养殖尾水生物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 可有效助力碳减排的环
境友好型处理技术。 本文综述了贝类净化、 微生物净化、 生物共生修复和尾水综合处理等原位生物修复技
术, 以及生态浮岛、 生态沟渠、 人工湿地和生态净化塘等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结合中国海水养
殖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提出了以废水高效深度处理与资源化、 能源化再生利用为核心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
与碳减排策略, 即未来应以海水养殖尾水水质分析与水征评价为基础, 开发海水养殖尾水的高效一体化处
理装备, 通过推进绿色海水养殖耦合高效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以减少养殖过程的碳排放, 同时构建完善的海
洋碳汇评估标准体系, 筛选得到增大海洋碳汇最佳养殖产品种类, 将尾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碳增汇与碳减
排有机结合的发展提议, 以期为推进海水养殖产业发展、 助力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
|||||
[技术] | 刘五星#侯金玉#王贝贝 |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23-02-28 |
浏览:303
摘要: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场地土壤有机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染。为了推进生物修复技术在化工场地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描述了我国煤化工企业分布与
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特征,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的角度介绍了煤化工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
术,分析了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现存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可能的解
决思路。
|
|||||
[技术] | 何正宇#魏锦博#程 波#陈路锋#曹梦西#阴永光#梁 勇#蔡 勇 |
《1.武汉工程大学 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2.江汉大学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健康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28
摘要:
汞( Hg) 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
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
造成长期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减排的同时也亟需开发、发展有效治理汞污染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汞污染生物修复的技术及应
用原理,分析了基于生物修复原理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生物将其运用到汞污染修复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汞污染合
成生物学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
|
|||||
[技术] | 袁存明 |
《成武县水务局》 | 2023-02-28 |
浏览:245
摘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建设,河道污染不容乐观,为解决河道黑臭污染问题,文章开展了生物制剂和生物制剂 +
水生植物两组现场试验,从河道底泥角度分析修复成效。研究发现,两个底泥修复方案均能有效削减底泥污染
物,增加底泥中的溶解氧,使底泥由厌氧还原态恢复为氧化态。研究成果将为黑臭河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
术支撑。
|
|||||
[技术] | 任芝军#杨桐飒#白 莹#张 博#王书航#吕龙义 |
《1.天津市清洁能源利用与污染物控制重点实验室;2.河北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443
摘要:
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并未注重对河流湖泊的保护,导致水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近几年,随着
水处理技术及环境评价手段的逐步完善,污染问题有所改善,但依旧不容乐观。本文通过物理、化学、
生物 3 个角度,列举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水体使用的修复技术,综合讨论了每种技术的优缺点并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总结。另外结合了河湖修复技术领域的现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展望,旨在为我国
河湖治理提供新思路。
|
|||||
[技术] | 付保荣#刘述凤#鄢雨朦#张润洁#郭宏伟 |
《1.辽宁大学环境学院;2.鞍山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 2023-02-28 |
浏览:110
摘要:
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达到一定浓度不但会对土壤的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会对人体机能带来一定影响。采用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刺激技术、生物通风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
术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优点在于投资小、见效快、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产生,属于环境友好型治理技
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如风险的不确定性。重点对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展进
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
[技术] | 李秀璋#张宗豪#刘欣#李玉玲 |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 2023-02-28 |
浏览:272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对土壤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从原材料的开
采到产品生产和运输、以及化学品使用或意外泄漏都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威胁到家畜、野生动植物、人类、
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相对于现代土壤修复方法,传统方法往往费用昂贵且耗时耗力。由于受到多种环境生
物因子的影响,一些传统方法的效果并不佳,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土壤物理性状进一步恶化。随着对环境微生
物的研究深入,利用特殊微生物进行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氯化溶剂、石油碳氢化合物、多氯联苯、阿特拉津、有机磷
杀虫剂等污染的土壤逐渐成为可能。利用微生物进行污染土壤的治理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土壤的物理性状,
而且相对于传统方法成本较低,近年来利用微生物介导的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
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扼要总结,以期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
|||||
[技术] | 彭蕾#姜岩#夏如馨 |
《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23-02-28 |
浏览:406
摘要:
铬及含铬的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场地具有应用潜力。本文剖析了微生
物吸附、吸收、转化及外排Cr(Ⅵ)等作用机制;结合当前的污染场地状况,概述了多因子复合胁迫下生物去除
Cr(Ⅵ)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离子和氧阴离子胁迫对细胞生长代谢及 Cr(Ⅵ)的去除产生复杂影响,成为当前的
研究热点;论述了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Cr(Ⅵ)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生物修复铬污染场地
技术,正经历着由突破功能型菌株选育向探索生物解毒机制的转变,以现有认知可以证实生物去除Cr(Ⅵ)核心
技术的应用潜力;限制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于修复成本和技术载体等工艺本身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
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推动生物修复技术走向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