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章 真#刘晓军#陈 夏#姚丽萍#张荣庆 |
《1.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2.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461
摘要:
碳中和是指 CO2“零排放”,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碳汇等途径,抵消各类活动
所产生的 CO2 的排放。微藻是含有叶绿素 a 的原生生物,可以利用太阳能通过浓缩机制( CCM)
进行光合作用高效固定 CO2、通过异养同化作用转化固定有机碳。微藻生物质可转化为生物燃
料、生物材料及生物肥料等,实现对传统化石燃料、塑料及化肥等的替代。生物技术应用涵盖了
从上游的藻种选育、生长代谢过程的多组学调控、培养条件及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到下游的
采收提取纯化及应用等微藻的全生命周期。以碳的收支为主线综述了微藻生物技术在碳中和领
域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其价值、意义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针对关键节点改善碳
足迹,以实现微藻在碳中和领域更多应用。
|
|||||
[技术] | 吴 飞#任 伟#程 成#王 艳#林 恒#张 晖 |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2023-02-28 |
浏览:164
摘要:
碳基材料催化剂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同时可避免金属催化剂的重金属沥出造成的二次污染问
题,常被应用于高级氧化领域。其中,以废弃生物质为原材料热解产生的生物炭,不仅具有催化潜力,还具有
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活化过氧化氢、过一硫酸氢盐和过二硫酸盐等过氧化物降解水中有机
污染物。本文介绍了生物炭的前体种类和制备方法、阐述了二者对生物炭活化能力的影响,总结了生物炭活
化过氧化物的机理,分析了水质对降解污染物的影响,综述了生物炭的改性、循环使用及再生,指出了这一技
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
|||||
[技术] | 彭昌盛#魏茜茜#赵婷婷#常全超#杜玉凤#李 杰#戴 敏 |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3.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256
摘要:
对传统生物炭生产技术及设备进行了综述,从太阳能热解技术装置设计着手,分析了太阳能聚光器类型、传热方式、
热解参数、原料组成等工艺参数对生物炭制备过程的影响,并指出太阳能热解技术生产生物炭的应用前景。
|
|||||
[技术] | 王圣#杨鹤#闫瑞#伏朝林#赵杰#陶志平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23-02-28 |
浏览:180
摘要:
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全世界
的关注。生物航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传统航空燃料替代品。本文概述了制备生物航煤的代表性
工艺技术路线、发展现状以及生物航煤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生物
航煤制备工艺得到美国材料实验协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认证。其
中,酯和脂肪酸加氢是目前最为成熟、可以实现完全商业化的路径。考虑到技术经济性和成熟度,
短期内,费托合成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
|||||
[技术] | 李 煦#荣峻峰#宗保宁 |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23-02-28 |
浏览:317
摘要:
微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或细胞聚集体生物,能够高效地吸收CO2并固定在微藻生物质
中,有望在CO2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机理,综述了影响微藻固定CO2
效率的因素以及微藻生物质的主要利用途径,分析了微藻生物技术固定CO2实现生物质利用的经济性,为实现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
|||||
[技术] | 谭天伟#陈必强#张会丽#崔子恒 |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77
摘要:
首先分别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我国化工制造模式变革、实现“碳中和”、实现农业工
业化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生物制造的涵义与意义;其次,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战略需求进行了分析,
文章指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物发酵、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形成
了一定基础,但是核心层仍然存在短板,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储备不足、核心装备研发落后、市场化
程度低、竞争力不足;最后,文章对未来生物制造发展的重点方向与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推进原料体
系多元化战略、建立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体系。文章指出加快从基因组到工业合成技术、装备突破,支撑生物基化
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大产品的绿色生产,以生物制造推动“农业工业化、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
化”,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财富绿色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
|||||
[技术] | 张子晨#宋元达 |
《1.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 2023-02-28 |
浏览:203
摘要: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来源广、储量大、价格低廉、环保、可再生,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加速发展下,
该类资源有望替代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除了有利于能源、化工、材料、制造业等产业摆脱过度依赖石油
的产业模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优势外,木质纤维素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天然化学物质组成的生物安全特性。
目前木质纤维素的应用以纤维素工业为主体,受分离技术、加工工艺、原料成本等方面的制约,离成熟的大规
模工业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生物技术在木质纤维素原料化过程中的运用较少,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处于基础研
究阶段的木质纤维素生物利用技术还较多。概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开发的生物途径、利用模式和主要技术,
从高值化生物精炼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转化在木质纤维素综合利用、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领域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木质纤维素基化学品、材料在新能源之外的其他领域如食品、药品、新材料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可能性及
高值化应用潜力,为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全面开发提供参考。
|
|||||
[技术] | 付延春#高腾飞#张利平#孟瑞红#杨 阳#李雄威 |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313
摘要:
生物炼制是新时代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极佳策略,基于生物炼制可以将低值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各类
高附加值产品。糠醛是一种来自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在能源、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糠醛的
工业生产已经近一个世纪,工业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解决糠醛工业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对制备糠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糠醛的性质及应用,分
析了糠醛的工业生产技术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如利用无机酸作催化剂时会腐蚀设备,催化剂不易回收,存在污染水源
等问题。然后详细叙述了水解法和热解法制备糠醛的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微波加热辅助新工艺的特点,最后展望了糠醛
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
|||||
[技术] | 颜蓓蓓#王建#刘彬#陈冠益#程占军 |
《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天津市生物质废物利用重点实验室;3.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4.天津商业大学;5.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 2023-02-28 |
浏览:124
摘要:
水热液化技术可以将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生物油提质可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
化学品。但生物油成分复杂,研发适宜的提质方法与工艺是当前的热点。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是一种新兴生
物油提质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
质水热加氢提质原理、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数值模拟方法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
出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目前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过程活性氢和氢气作用机制
尚不明晰;明确加氢催化剂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是制备高效加氢催化剂的关键;集总动力学和分子模
拟等方法是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技术在理论计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
|||||
[新能源] | 郑 征#何宏艳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22-11-03 |
浏览:265
摘要:
当前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离子液体因其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可设计性,在能源、材料以及环境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全球专利信息,对离子液体领域三类热点应用,包括 CO2捕集及利用、电化学储能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地域、重要专利权人、重点技术等情况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技术分类布局广泛,尤其是催化分离的相关专利充足。中国在离子液体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多,但专利权人以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主,专利转化应用和保护力度不足。因此建议中国离子液体领域加强科研机构与新型能源/环保科技公司合作,向动力电池、碳捕集、生物基材料、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开展转化和深度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