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盛苏#陈含笑 |
《湖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88
摘要:
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由于基于生物医药的3D打
印技术在个性化定制及复杂结构调控制造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生物材料或活细胞进行3D打
印,可构建复杂生物三维结构如个性化植入体、可再生人工骨、人工器官和人造血管等。 导致3D
生物医药打印的最大进步之一是生物材料、细胞和用于制造功能性活组织的支持组件的开发。 本
文主要从骨科治疗、皮肤组织、人造血管和个性化药物研发等方面描述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药领
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
|||||
[技术] | 裴志伟#王建忠 |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 2023-02-28 |
浏览:428
摘要:
目的:综述原位 3D 生物打印技术在骨和软骨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
原位 3D 生物打印技术用于骨和软骨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原位 3D 生物打印作为一
种新兴的组织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骨、软骨和皮肤等组织损伤修复。通过将生物材料、生物活性物质与细胞相
结合,在损伤或缺损部位直接打印移植体修复缺损。目前关于打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打印模式、生物墨水和
打印技术等方面;骨及软骨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预血管化,调整生物墨水组成,改善支架结构、打印技术,
负载药物、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等,以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结论:原位 3D 生物打印可以实时快速并且微创化构
建骨和软骨组织移植体,未来需要继续研制适合特定组织移植体的生物墨水,以及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成像、计
算机辅助医疗相结合,提升打印效率。
|
|||||
[技术] | 黄鹏飞#李丹丹#毛开云 |
《1.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 2023-02-28 |
浏览:464
摘要:
本文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统计源,对该数据库收录的 3D 生物打印技术的
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利用德温特数据分析软件( Derwent Data Analyzer,DDA) 和 VOSviewer 可
视化软件,对全球 3D 生物打印技术领域发展态势进行分析。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
3D 生物打印技术研究领域文献 15736 篇,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热点集中在支架和
组织工程方向。2015 年以来,全球 3D 生物打印技术方面的发文量有显著增长。美国发文量最多,
中国排名第二; 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的加州大学系统,中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上海交通大
学; 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 Hutmacher Dietmar W。基于众多科研实力强
劲的高校和顶尖人才,美国处于全球 3D 生物打印研究合作网络的中心,在全球研究合作网络中占
据重要地位。中国 3D 生物打印技术的研究发展速度快,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学术影响
力方面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在立体光刻、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因
此,我国还需加强重大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引育一批国际顶尖科技人才,
促进我国 3D 生物打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
|||||
[技术] | 吴春亚#吴佳昊#吴喆冉#李曦光#黄俊杰#陈明君 |
《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3.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3-02-28 |
浏览:407
摘要:
离体构建生物组织和器官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和工程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由于三维组织结构成型复杂、微环境控
制难度大、商业应用下的生产效率和可重复性等因素限制,传统制造方法很难实现生物组织和器官的有效构建。医学模型和
生物相容性支架打印技术已发展较为成熟,但相对固定的加工工艺限制了其在活性生物材料打印领域的拓展;4D 生物打印
技术的概念提出较晚,重点在于产品的可编程性变形,但有关响应性材料的研究仍然较少。采用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物兼容性
材料作为打印墨水的生物 3D 打印技术,在复杂内部型腔和外部结构的构建方面优势凸显,可以实现器官组织的个性化定制,
并高效生成三维活性构建体,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巨大。着眼于生物 3D 打印中关键技术的发展态势,重点分析面向不
同器官组织和功能性支架的生物 3D 打印机理及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和仍需注重解决的问题,
希望能为后续生物 3D 打印技术研究工作的大规模推进提供参考。
|
|||||
[技术] | 袁宇#徐林 |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 2023-02-28 |
浏览:71
摘要:
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目前主要是行自体骨或人工骨移植治疗。但自体骨取骨的损伤和人工骨
资源有限且价格昂贵使得骨移植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
的研究愈加重视,对其分离提取和定向分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分
化且不存在排斥反应及伦理问题,其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修复骨缺损具有精准化和可控性的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和应
用前景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技术。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成骨诱导及结合载体支架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
行阐述,为今后在骨缺损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
|||||
[医学] | 蒋鎏骏#徐清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 2022-12-23 |
浏览:253
摘要:
哈佛大学的Anversa等人被撤回30余项伪造研究的消息对心血管系统干细胞研究领域产生了令人沮丧的
影响. 通过骨髓细胞或成体心脏原位干/祖细胞分化再生心肌的理论已被否定. 在过去的近20年中, 众多医生、学
者和机构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投入这项目前看似“无所收益”的研究中, 但是心血管领域干细胞的研究成果是丰
硕的, 不能因为Anversa事件而全盘否定心血管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成就. 本文回顾了心血管干细胞在这场风波中
的进程始末, 总结了目前心脏和血管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以重整和规划心血管
干细胞和心血管再生医学领域正确的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