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检索“降解”
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应用 其他
经济人文: 经济 人文 法律 其他
[技术] | 李俊#李芬芬#何彩彩#刘晓晶#武思拓 | 《 1. 陕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2.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113
摘要: 综述了生物处理技术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化工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技术现 状,阐述了近年来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效降解菌技术、基因工程处理技术、生物絮凝处理技术、曝气生 物滤池( BAF) 处理技术、共代谢技术等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技术] | 吴 飞#任 伟#程 成#王 艳#林 恒#张 晖 |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2023-02-28 | 浏览:163
摘要: 碳基材料催化剂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同时可避免金属催化剂的重金属沥出造成的二次污染问 题,常被应用于高级氧化领域。其中,以废弃生物质为原材料热解产生的生物炭,不仅具有催化潜力,还具有 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活化过氧化氢、过一硫酸氢盐和过二硫酸盐等过氧化物降解水中有机 污染物。本文介绍了生物炭的前体种类和制备方法、阐述了二者对生物炭活化能力的影响,总结了生物炭活 化过氧化物的机理,分析了水质对降解污染物的影响,综述了生物炭的改性、循环使用及再生,指出了这一技 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技术] | 刘国强#顾轩竹#胡哲伟#徐 建 | 《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2023-02-28 | 浏览:163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有机污染物及其衍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业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 物修复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农业土 壤有机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及外源强化生物修复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是生物修复中的主要参与者, 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并能通过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结合的几种外源生物强化方法提高被有机污染 农业土壤的修复效率,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种类、浓度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条件制约。通过基因工程技 术鉴定新的污染物降解基因或开发高效工程菌株是提升生物修复技术实用性的重要方向。
[技术] | 吴敏#施柯廷#陈全#梁妮#潘波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347
摘要: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 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 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 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 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 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 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 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 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 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技术] | 柴玉婕#冯 佳#周见庭#蒋建兰 |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天津大学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131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微囊藻毒素是 有害蓝藻产生及释放的危害最大的一类蓝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寻求有效的微囊藻毒素降解方法已成为全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微囊藻毒素生物 治理技术展开综述,阐述了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理化性质及生物毒性,总结了微生物、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等自然生物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浮 床、膜生物膜反应器等生物治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现有微囊藻毒素生物处理 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解决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问题提 供思路。
[技术] | 李 淼#胡文泽#岳国鑫#郭东旭#石 莹#荣海峰#郑 徽#马凤鸣 |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 2023-02-28 | 浏览:344
摘要: 原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黄烷-3-醇类化合物,由于大多数从自然界获得的原花青素为带有苯 环或长碳链的高聚原花青素,导致其生理活性较弱。通过降解,可以增强原花青素的生理活性以及应用范围。因 此,高聚原花青素降解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原花青素高聚体降解技术的文献 报道,对化学、生物以及物理降解技术做出详细综述。其中,化学降解技术主要通过酸、碱、亲核剂及氢化降解 等,将原花青素高聚体中 C4-C8 之间的链接键断裂,获得低分子量片段;生物降解技术采用微生物及生物酶将原 花青素聚合物苯环打开降为低聚物;物理降解技术利用超声波、脉冲强光、超高压、微射流和电子束辐照等物理 技术,将高聚原花青素降解为低聚原花青素。文章归纳了原花青素高聚体各种降解技术的降解效果、降解工艺、 降解机理以及优缺点,并对高聚原花青素降解技术提出展望。
[技术] | 葛 玲#王 新#张亚楠 | 《沈阳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2023-02-28 | 浏览:361
摘要: 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以杀虫剂为主,占农药使用量的40%。杀虫剂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 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其他类等。本文介绍了四大类杀虫剂的典型代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综述了杀 虫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阐述了典型杀虫剂的降解机理,确定了其降解产物及降解途径,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是:研究杀虫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影响因子,筛选功能微生物和植物,以及大力开发联合修复技术。
[技术] | 郝恩瑞#柴春祥 |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139
摘要: 贝类产品味道鲜美, 营养蛋白质含量丰富,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贝类产品大多为滤食性动物, 携带有 大量的微生物, 易发生腐败变质, 极大地影响了贝类产品品质。与传统的保鲜剂不同, 生物保鲜剂具有安全绿 色、无毒无害、易降解等优点已成为当今贝类保鲜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总结了贝类产品中的细菌菌相 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假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是贝类产品的特定腐败菌。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ε-聚赖 氨酸、生物酶等天然保鲜剂对贝类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 比较了上述保鲜剂在贝类产品保鲜中的效果差 异, 探讨了复配生物保鲜剂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保鲜技术在贝类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同时展望了未来生物 保鲜技术在贝类产品保鲜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贝类产品的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技术] | 王 栋 |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 | 2023-02-28 | 浏览:364
摘要: 炼化污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是水处理的研究热点。考察了高效生物催化技术对炼化污水深 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高效生物反应器启动一周后可成功挂膜,载体附着高效特种微生物,可有效去除污水中 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 COD 在 30 mg/L 以下,COD 去除率为 60%~71%。反应器抗冲击能力强,进水 COD 约为 125 mg/L 时,出水 COD 仍低于 30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A 类标准。载体层 不易堵塞,反洗频率约 3 月/次,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反应器处理污水耗电量为 0.32~0.48 kW·h/m3 ,电耗成本为 0.20~0.29 元/m3 ,运行成本远低于物化方法,对于高盐、难降解 COD 污水有很好的适用性。
[技术] | 肖艳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 | 2023-02-28 | 浏览:246
摘要: 随着污水治理要求的愈加严格与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水体硝酸盐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生物异 养反硝化是去除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关键制约因素是碳源,而传统外加碳源的弊端也在不断暴露,于是开发适用于生 物脱氮工艺的新型缓释碳源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从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的缓释碳源开发必要性出发,详细分析了 缓释碳源的种类、促进反硝化的效果、改性方法、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生物膜特性,比较和揭示了天然缓释碳源、改性缓释碳 源、人工合成缓释碳源促进反硝化的性能及生物膜群落结构。提出该领域后续研究方向,包括突破反应动力学的限速步骤、优 化骨架材料和空间架构、开发新型缓释碳源促进生物脱氮工艺等,以期为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效率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