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张 克#田双超#窦雪雁#张 畅#董立新#朱金亮#肖本益#刘启新#刘建伟#刘俊新 |
《1.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3.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4.天津水利科学研究院》 | 2023-02-28 |
浏览:504
摘要:
为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 MFC)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产电效率,在厌氧/好
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中构建了 MFC,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了 MFC 构建可以使装置的 COD 去除率从
87. 67%提高到 96. 19%,总氮和悬浮物去除率也有一定提高,分别从 61. 6%和 84. 6%提高到 64. 7%和 87. 9%,但对氨
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稳定期,当外接 500 Ω 电阻时,装置中 MFC 的输出电压可达到 0. 33 ~ 0. 51 V,总产
电功率和库仑效率分别为 169. 13~ 192. 12 mW/m3
和 2. 50%。微生物分析表明,装置中构建 MFC 可以提高整个装置
中与产电和有机物去除相关的微生物( Trichococcus) 、好氧区的脱氮微生物( Dokdonella 和 Rhodobacter) 和除磷微生物
( norank_f__Caldilineaceae 和 Anaerolineaceae) 等的相对丰度,从而提高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
|
|||||
[技术] | 刘国强#顾轩竹#胡哲伟#徐 建 |
《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2023-02-28 |
浏览:303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有机污染物及其衍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业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
物修复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农业土
壤有机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及外源强化生物修复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是生物修复中的主要参与者,
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并能通过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结合的几种外源生物强化方法提高被有机污染
农业土壤的修复效率,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种类、浓度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条件制约。通过基因工程技
术鉴定新的污染物降解基因或开发高效工程菌株是提升生物修复技术实用性的重要方向。
|
|||||
[技术] | 史航#隆添翼#柳聪#吴圣凯#范遥#刘波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3-02-28 |
浏览:255
摘要: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能力的不足,设计了 2 种不同体积比的陶粒-硫磺混合生物填料反应器 (陶粒
与硫磺的体积比分别为 2∶1 和 5∶1),并用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陶粒与硫磺体
积比为 2∶1 的混合生物填料反应器 (R2,高硫耦合组) 在 C/N 为 4,HRT 为 4 h 的条件下处理模拟废水时脱氮效率
最高,TN 平均去除率和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92.62±1.36)% 和 (2.39±0.22) mg∙L-1。相比于 R1(异养对照组),
R2 在保证脱氮效率的同时,碳源投加量更少;此外, R2 在最佳条件下促进了体系内反硝化微生物群 落
Thauera(陶厄氏菌属) 和 Thiobacillus(硫杆菌属) 的生长,二者的相对丰度之和为 39.13%。
|
|||||
[技术] | 贠张君#王慧静#俞仪萱#孙梓宜#姚树坤 |
《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中日友好医院 消化内科》 | 2023-02-28 |
浏览:441
摘要: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基因,预测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CRC 的生物标志物及中药。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 GSE21815、GSE106582、GSE41657 基因芯
片,应用 GEO2R 工具获取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 DAVID 数据库对 DEGs 进行基因本体论
(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通过 STRING 数据
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应用 MCODE、 CytoHubba 插件筛选网络中显著模块及关键基因;分别应用 UCSC、 cBioPortal、
Oncomine 在线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分层聚类、生存分析、Oncomine 分析和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应用 Coremine Medical 数据
库预测作用于关键基因的中药。 共筛选出 284 个 DEGs,其中 146 个上调基因,138 个下调基因。 上调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周
期、NLRs 通路、TNF 信号通路等途径;下调基因显著富集在矿物质吸收、氮代谢、碳酸氢盐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等通路。 15 个关
键基因为 CDK1、CDC20、AURKA、MELK、TOP2A、PTTG1、BUB1、CDCA5、CDC45、TPX2、NEK2、CEP55、CENPN、TRIP13、GINS2,
其中 CDK1 和 CDC20 被视为核心基因。 CDK1 和 CDC20 的高表达有着较差的生存预后,并且它们在多种癌症中显著表达,尤
其是乳腺癌、肺癌、CRC;CDK1 和 CDC20 的表达与性别、肿瘤类型、TNM 分期、KRAS 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 预测出治疗 CRC
的潜在中药代表药物有黄芩、半枝莲、紫草等。 CDK1 和 CDC20 的显著表达有助于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并与生存预后有
关,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 CRC 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将来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方向。
|
|||||
[技术] | 李明玥#刘宏艳#肖静#耿放#吴定涛#李华斌#甘人友 |
《1.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3.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4.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2023-02-28 |
浏览:259
摘要:
黄花菜是一种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优质食品原料,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与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黄花菜
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总结,发现干黄花菜是低脂高蛋白矿物质丰富的健康食品。此外,由于活性成分的存在使
得黄花菜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黄花菜的贮藏保鲜与干制技术进行概述,指出可以
通过鲜黄花菜的预处理和干黄花菜的干制及包装来提升黄花菜品质。最后介绍了黄花菜目前在食品相关行业中的
应用与研究方向,以期为黄花菜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贮藏加工技术、相关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在其他行业领域的
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
[技术] | 张 宇#刘承良#段德忠 |
《1.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2.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3.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 | 2023-02-28 |
浏览:350
摘要:
当前,技术主权化和科技逆全球化趋势日渐显现,全球迈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科技权
力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基于国家间相互依赖理论和均势理论,构建高技术产品贸易权力静
态比较模型,动态刻画了新世纪以来中美科技权力空间领域及均势区变动过程:① 全球科技权
力版图加速重构,科技权力重心系统性东移,由美国“一极独大”格局向“中美双核”驱动态势演
化,双方在科技权力博弈上此消彼长,形成东西并立的格局;② 中国科技权力空间迅速由周边
地区向“一带一路”沿线扩展,美国科技权力空间出现明显收缩,但仍居领导地位;③ 中美科技
权力均势区向发达国家、创新资源禀赋型国家转移,欧洲成为双方科技权力的重要均势区,电
子技术和光电技术产品则是双方博弈的焦点领域。
|
|||||
[技术] | 霍辰辰#胡志和#鲁丁强#祝玉婷#肖厚栋#伊 万#李明瑞 |
《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268
摘要:
研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简称 TG 酶)的凝固型酸奶与普通凝固型酸奶(未添加 TG 酶)在发酵过程中
理化指标与感官指标的差异性。采用酚酞指示剂法、流变仪、质构仪、离心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酸奶在发酵
过程中酸度、粘度、硬度、持水性及活菌数的变化;用电子眼、电子舌、电子鼻测定色泽、滋味、气味的变化,
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每克乳蛋白添加 0~5 U 的 TG 酶,发酵结束时酸奶的酸度在 71.12~73.64
oT 范围内,
酸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酵过程中,粘度、硬度均在 3 h 后呈显著上升(P<0.05),发酵结束时,添
加 TG 酶会显著增高凝固型酸奶的粘度和硬度(P<0.05);随着 TG 酶添加量的增加,持水性显著增强
(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 TG 酶凝固型酸奶中的活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TG 酶凝固型酸奶与普通凝固
型酸奶的主色号均为 4095,发酵结束时,色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主成分分析,发酵结束后添加不同浓
度的 TG 酶不会对酸奶的滋味、气味造成显著性影响(P>0.05);经感官评定,TG 酶在添加量为 2 U/(g 蛋白)
时感官品质最受喜爱。因此,与未加 TG 酶的普通凝固型酸奶相比,添加 TG 酶的凝固型酸奶在酸度、活菌数、色
泽、滋味、气味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粘度、硬度和持水性方面显著提高(P<0.05),添加适量
TG 酶有利于凝固型酸奶品质的提高。
|
|||||
[技术] | 邓文月#张维达#孙慧敏#于海波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23-02-28 |
浏览:296
摘要:
纳米抗体分子量小、结构稳定、溶解度高、易于编辑、组织穿透性强等,已经成为开发复杂纳米生物技术的理想研
究工具,被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在监测分子、免疫成像、疾病治疗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在冠状病毒研究
领域能够用于抑制受体和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相互作用,成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药物,同时也
作为一种检测工具,监测人体免疫情况。该文综述了纳米抗体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和冠状病毒领域
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生物技术和临床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
[技术] | 刁曹鋆#王 闻#线薇薇#张 辉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学;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4.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有限公司;5.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 2023-02-28 |
浏览:413
摘要:
近年来, 由于过度频繁的人类活动, 导致全球渔业资源正遭受威胁。与传统渔业评估方法相比,
环境 DNA(eDNA)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侵入性低、灵敏度高等优点, 因而在渔业资源评估中应用广泛。
eDNA 技术在物种丰度和生物量评估中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 本文总结了 eDNA 技术在渔业资源生物
量评估中的研究现状, 从 eDNA 技术与传统方法互补性、eDNA 浓度影响因素及模型、生物量定量模
型等方面展开阐述, 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新思路, 为 eDNA 技术在渔业资源生物量评估中应用提
供参考。
|
|||||
[技术] | 郝本超#阮娴静 |
《1.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2.广东省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 | 2023-02-28 |
浏览:391
摘要:
目的 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将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解成技术
开发与成果转化两个子阶段,在充分考虑子阶段间关联性的前提下构建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基于滞后效应对我国
23家生物制药上市企业2016-2020年两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我国生物制药上市企业两阶段的技术创新
效率皆处于较低水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377、0.347。当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上市企业两阶段技术
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不足。在技术开发阶段,研发经费投入冗余和专利产出不足是导致生物制药上市企业
DEA无效的主要原因;而在成果转化阶段,发明专利投入冗余则是造成生物制药上市企业DEA无效的主要原因。从区域视角来
看,在技术开发阶段,东部地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378、0.603,皆高于中西部地区生物制药
上市企业;而在成果转化阶段,中西部地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361与0.548,皆高于东部地
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据此,笔者建议生物制药企业要增强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积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重视区域间合作交流,推
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提升。
关键词:
生物制药企业
技术创新效率
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